天津十大儿童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人气榜单汇总
2025/9/5 16:46:19发布者:天津大米和小米机构康复中心
天津十大儿童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人气榜单汇总,天津大米和小米儿童康复中心提供自闭症/孤独症干预训练、儿童语言康复训练、社交干预训练、感统专注力训练、幼儿园融合支持训练等课程,大米和小米评估儿童的优势与不足,扬长不避短,从儿童具有发展潜力的能力出发,设计适合他的全套方案。
孤独症?多动症?带你了解两者区别
十大信号,帮你做初步的孤独症早期筛查:
1、眼神接触异常
正常婴儿从出生起就会与照顾者进行短暂的眼神交流,2-3个月时逐渐频繁,到6个月龄时,约70%的婴儿每分钟能多次主动寻求眼神接触。若宝宝在6个月后仍极少注视人脸,尤其是回避与妈妈或主要抚养人的目光对视,需引起重视。
2、对名字无反应
10-12月龄的正常发育婴儿在听到自己名字时,他们会转头寻找声源或停下动作,表示对自己名字有基本的认知。如果反复呼唤名字时,宝宝始终无反应,需警惕。
3、缺乏共同注意
共同注意是指婴儿通过眼神、手指指向与他人分享兴趣。例如,9-10月龄的宝宝看到飞机飞过时,会指给妈妈看并观察她的反应。若宝宝从未出现这类互动,可能是社交意图薄弱的表现噢。
4、用肢体表达需求
12月龄前的婴儿虽不会说话,但会用点头、摇头、指物等动作表达需求。如果宝宝长期通过哭闹或拉拽他人手部来沟通,而缺乏主动的肢体语言,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!
5、社交性微笑缺失
正常婴儿在2-3个月时会因人脸或声音露出“社交性微笑”,而孤独症宝宝可能仅对物体(如玩具/食物)发笑,对人的表情反应冷淡。从另一方面来说,自闭症高风险婴儿往往对他人的情绪变化反应迟钝或不敏感。
6、对互动游戏无兴趣
6个月后的婴儿通常喜欢“躲猫猫”“拍手游戏”等互动活动。若宝宝对这些游戏毫无反应,或只专注于物品(如反复拍打桌面),可能是社交动机不足的表现。
7、语言发育停滞或倒退
部分婴儿在6-12个月时会发出“baba”“mama”等音节,若宝宝完全无咿呀学语,或曾有的发音突然减少甚至消失,需结合其他信号综合判断。
8、异常的情绪反应
孤独症婴儿可能呈现两种极端:要么异常安静,对周围刺激漠不关心;要么频繁哭闹且难以安抚。这是非常典型的发育与月龄不符的情绪调节问题,请家长们多多留意。
9、重复性动作频繁
正常发育的婴儿会模仿大人简单的动作,如拍手、挥手或鼓掌。这种社会模仿行为通常在12月龄前出现,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更加复杂。
但孤独症高风险婴儿往往在模仿行为上表现迟缓,如持续拍手、摇晃身体、凝视旋转物品等刻板行为,若在12月龄前频繁出现,可能是感知觉异常的表现。
10、对变化极度抗拒
婴儿通常能适应日常生活中的轻微变化,但孤独症宝宝可能因喂食顺序、玩具摆放位置改变而激烈哭闹,表现出对“秩序”的固执需求
多动症的诊断标准:
在目前多采用诊断多动症的DSM-5中,诊断标准要求满足A-E。
A 症状标准:
1、注意缺陷症状:符合下述注意缺陷症状中至少6项,持续至少6个月,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,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:
① 在学习、工作或其它活动中,常常不注意细节,容易出现粗心所致的错误;
② 在学习或游戏活动时,常常难以保持注意力;
③ 与他说话时,常常心不在焉,似听非听;
④ 往往不能按照指示完成作业、 日常家务或工作(不是由于对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);
⑤ 常常难于完成有条理的任务或其它活动;
⑥ 不喜欢、不愿意从事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事情(如作业或家务),常常设法逃避;
⑦ 常常丢失学习、活动所必需的东西(如:玩具、课本、铅笔、书或工具等);
⑧ 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;
⑨ 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忘四。
2、多动/冲动症状:符合下述多动、冲动症状中至少6项,持续至少6个月,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,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:
① 常常手脚动个不停,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;
② 在教室或其它要求坐好的场合,常常擅自离开座位;
③ 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过分地奔来奔去或爬上爬下(在青少年或成人可能只有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);
④ 往往不能安静地游戏或参加业余活动;
⑤ 常常一刻不停地活动,好像有个机器在驱动他;
⑥ 常常话多;
⑦ 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;
⑧ 在活动中常常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;
⑨ 常常打断或干扰他人(如别人讲话时插嘴或干扰其他儿童游戏)。
B 病程标准:某些造成损害的症状出现在7岁前。
C 某些症状造成的损害至少在两种环境(例如学校和家里)出现。
D 严重程度标准:在社交、学业或职业功能上具有临床意义损害的明显证据。
E 排除标准:症状不是出现在广泛发育障碍、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中,亦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(例如心境障碍、焦虑障碍、分离障碍或人格障碍)来解释。
之所以多动症和孤独症易混淆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多动症是孤独症儿童非常常见的共患病,因此,把孤独症误诊为多动症的情况也不少见。因此发现孩子有前文说的症状时,要留心观察是否有孤独症的核心症状,以便及早发现及早干预。